将军山下群英荟萃 秦淮河畔文气丛生
作者: 秦峰 | 发布时间: 2022/12/16 12:17:03 | 2143次浏览
江宁区初中语文秦峰名师工作室集中研训活动简报
主持人:秦峰 撰稿:万清木 校对:刘芳 审核:秦峰
将军山下群英荟萃 秦淮河畔文气丛生
—秦峰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区初中语文特级教师汇课展示活动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正逢腊月,窗外寒风凌凌,但观摩室内暖意融融。2022年12月15日,为认真落实“新课标”精神,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初中语文学科区域生态的优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江宁区初中语文学科特级教师汇课展示活动在南京市将军山中学成功举办。来自江宁各区的语文追梦者齐聚将军山下,展示精彩课堂,共话语文改革。区初中语文秦峰名师工作室的部分成员和将军山的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全程参加了活动。
课堂展示
高新区中学杨正奎老师执教《窗》
课堂伊始,杨正奎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着手,推测“意外”之后不靠窗病人可能会存在的复杂心绪——失望,愧疚,自责,痛苦,后悔,感动……
出人意外的是,此时老师却宕开一笔:如果是一个见死不救的人,他看到墙之后会有上面的情绪吗?这样的一问在学生当中激起了思想波动。字里行间的反复回首让学生逐渐体会到:每个人通过阅读会得到自己的答案,这是小说家的高明之处。小说的精彩在于人心会变,会因为自私贪婪病态滋生由善变恶。文学既要讽刺恶的丑陋,也当歌颂善的美好。接下来,学生们边感受着窗外的“美丽世界”,边感受着窗边病人的美好、善良、广阔的灵魂。
“作家为什么取名为窗而非墙?”“你曾经有过远离窗户的病人的感受吗?”两个问题步步深入,将学生的思维之藤蔓延至更深处,更远处。
学生们的发言结束,杨老师并不多言,仅仅在屏幕上出示了顾城的一首小诗: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喜欢光明作结。诗意悠悠,意蕴深深,下课的铃声不紧不慢地从教室外传来。
湖东路校区范晓红老师执教《蝉》
范晓红老师教授《蝉》一课时将课堂清晰地分成了三大任务。
首先是让学生像法布尔一样观察昆虫——法布尔观察到了哪些内容,法布尔是怎样观察的?法布尔为什么要这样观察?小组讨论,圈画速读,材料助读……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们,体会法布尔对生命的体察、关怀、热爱和怜悯。
然后是让学生像评论家一样评论——阅读理解评论家们的评价,仿照评价课文中的蝉。“蝉是建筑大师”“蝉是生命与美丽的完美结合!”……少年们小小的脑袋里灵感迸发,佳句频出。
最后是让学生像编辑一样思考——《昆虫的故事》就是《昆虫记》吗?教材编者为什么要这样剪裁文章?有了王大文先生1956年的译本《昆虫的故事》,为什么其他人还要再翻译?再次强调了事物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和教材选文的语言特色。
范老师的教学条理清晰,任务明确,问题极具启发性,课堂语言凝炼优美。给听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位同学回答完问题后,范老师评价她的回答“很完整,有条理,细致又从容”,整堂课就这样在老师温柔的鼓励声中缓缓拉开帷幕。
竹山中学潘森云老师执教《豆子里的语文》
“快点快点。”“老师,我们的豆子摆好了!”……孩子们的话语中夹杂着兴奋的情绪,像果树下快活的小鸟叽叽喳喳。语文课上老师居然带学生们剥起了豆子,还要奖励剥得快的小组?!
只见孩子们用豆壳拼出了“兴高采烈”、“开开心心”、“一心一意”、“生无可恋”等一系列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剥豆时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全身心参与到了活动当中。
“我们来背一背有关豆子的诗吧!”孩子们奋勇争先,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个接一个走上台,或是吟诗咏词,或是列举民风民俗,或是介绍名家名篇,让人不禁感叹小小的“豆子”身上居然有这么大的学问!
在最后一个课堂任务中,潘森云老师让大家以《一次深刻的劳动体验》为题,写一个小片段,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一号,二号,三号……二十号,一只又一只手举起来,每位同学读完自己创作的片段,大家的写作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学生在评价中明白了夸张、比喻修辞的生动性,明白了心理、场景描写的形象性。
“我们热爱美食 酸甜苦辣 放声歌唱
我们热爱语文 开朗活泼 阳光向上
……义不容辞,使命担当!”
坚定铿锵的宣誓声中,大家终于了然:原来一粒小小的豆子其实积蓄了深厚的底蕴,盛载了丰富的内涵,成语诗词、民风民俗、名家名篇等都在一节一节的豆萁处生长,都在噼里啪啦的豆荚里吟诵,都在浓郁纯厚的香气里氤氲。
将军山中学秦峰老师执教《孔乙己》
“如果时光倒流,你现在身处咸亨酒店,你能不能一眼就认出孔乙己?”秦峰老师的课在开始的一句话立刻抓住了学生的眼光:他是唯一一个穿长衫站着喝酒的。
接下来秦老师带着学生漫谈孔乙己的性格:好面子,自恃清高,迂腐,随和善良,懒惰好吃,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不肯放下自己读书人的身份,悲苦,受压迫……转而又跳到十一节,比较孔乙己前后的巨大变化,脸色“涨红”“青白”变成生活不堪的“黑瘦”,动作“站”变成“坐”,自信的“排”变成舍不得的“摸”,衣着体面的“长衫”变成“破夹袄”,瞻“前”顾“后”,对比辨析,发现孔乙己无论在生活上,身体上还是精神都上都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接下来的演读环节打通了戏剧与小说文本的通道,从生气、打抱不平,到好奇、幸灾乐祸,到随意、漠不关心,三种语气的变化,同学们代入情境,演绎着短衣帮和掌柜的漠视,演绎着整个社会的麻木不仁。学生从刚开始读《孔乙己》的好笑到现在的怜悯,到体悟出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并不仅仅存在于鲁迅所在的那个年代,也存在于普遍的时间里。
秦老师更借助孙绍振、钱理群、余华等名家的深刻解读,使得学生在智性的阅读海洋里徜徉,语文课堂的深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开掘。
开发区学校姜涛老师执教《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中吴用之智体现在何处?”姜涛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就抓住了文章的题眼“智”。紧接着,多角度多方面的回答纷呈迭出:满足天气炎热喝酒愿望,用酒遮掩药的味道,分工伪装,利用冲突打消警戒心,欲擒故纵,伪装的身份好(便于金银珠宝运走)……尤其是对白胜上场的描写——挑着担子唱着歌上场,聚焦全场目光,师生交流后得出共同的认知:白胜唱的内容有代入感,既能激发军汉们饥渴难耐的生理感受,又能激发军汉和杨志的矛盾冲突。
接下来姜老师巧妙引用了《水浒传》中相关片段,让学生们展开叙说晁盖之计“如此如此”包含的内容,欣赏小说突出吴用之智的两大技法——“悬念法”和“衬托法”。
如何从教材走向整本书的阅读?姜老师接下来的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比较66回“智取大名府”和教材选文“智取生辰纲”,同学们再次体会到吴用“智多星”的智和前后两次智取写法上的一隐一显。
最后,姜老师以班级排练《智取生辰纲》课本剧参加元旦联欢会的情境,学生们热烈讨论着剧组分工,排练安排,井井有条、理由充分、知人善用……原来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一位“智多星”。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像是一扇窗,打开它就能看到另一个世界。五位老师别开生面的课堂让老师看到了语文课改的新世界,专家们的精彩点评则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将军山中学学生扎实而灵动的表现也受到了一致好评。
本次活动由江宁区教学研究室主办,秦峰等四个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合作协办,将军山中学精心承办,让江宁区初中语文学科开展特级教师汇课展示活动圆满落幕!
撰稿:万清木 校对:刘芳 审核: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