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活动】“双减”背景下的语文生命课堂
作者: 邓媛媛 | 发布时间: 2021/10/21 13:46:55 | 2018次浏览
双减背景下的语文生命课堂研讨活动
时间 |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 地点 | 南京市将军山中学 |
主持人 | 秦峰 | 记录人 | 秦峰 |
参加人员 | 全体语文教师 | 请假人及原因 | 无
|
活动主题 | 记叙文教学 | ||
活动记录 | |||
一、听课,李莹莹、陈湾妮老师上课
二、上课老师发言(设计及理念): 1.李莹莹老师讲解《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思路。 2. 陈湾妮老师讲解《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思路。 三、教师点评: 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老师的预设,不用着急灌输给他们答案。可在后面的解读中再生成,课堂教学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很有针对性。设置上紧扣目标删繁就简,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四、教研组长秦峰带领重新学习语文课改模式: 以“学”为中心的生命化语文课堂(含文学作品课)普适模型建构: 课前:自己掌握字音、字形;搜集相关信息、背景资料;早读诵读经典片段。 课中:在营造生命化语文现场情境下进行。不以单纯追求具体结果为目的,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自己生命提升为目标。 第一步,初读激趣,整体感悟。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将学生引入独立、和谐、争辩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品味课文的浓厚兴趣。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脉络和中心内容,建立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理解,也可以处理重点基础知识。 第二步,品读鉴美,合作探究。品读词句,领悟感情主旨。侧重语言建构和运用、审美鉴赏和创造。 第三步,深读链接,质疑问难。链接相关材料,或学生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多方对话,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侧重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第四步,自读延伸,评议总结。 本节课尽量围绕模式架构教学主线,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预习,整节课师生互动生成较为良性,整堂课教学较令我满意。 五、关于三个工程的推进 一、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以省重点课题为支撑,以培育教师生命化语文教学现场感为重点,引导教师研究生命化语文课堂,从掌握生命化语文教学现场感的特征和掌握生命化语文教学现场感的培育路径入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课堂教学改革工程。 三、可持续发展工程 1.周记写作。要求每周写作一篇,以语言文字记录自己生命成长的轨迹。 2.阅读。每周增加一节语文校本阅读课,视情况采用部分或者整体合班的形式上阅读推荐课和指导课。语文早自习5-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利用学校网上阅读平台,评选学生“举艺奖”(阅读达人)。 (二)研讨 1.如何感受到生命的提升?以“学”为中心的生命化语文课堂的关系如何衔接? 2.方法性原则 ,不一定需要明显的方法和套路。 3.阅读课,是自由读,还是有任务的去读? 4.基本结构的第三步,需要进一步明确。 5.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概念要否放入? 六、学校课改推进布置工作及研讨 1.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不是告诉学生多少,更不是从教学参考上搬给学生多少,也不是课堂上做了几张随堂练习,而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效教学就是要采用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生命化教学现场感,引导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特别是要关注后进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不能成为教学参考书的搬运工。教师要精心备课,要在独立钻研教材之后才使用教学参考书,每一堂课教师至少要提出一个有思维含量,又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 3.正确处理传统意义上的语文知识教学。 现在的考试不会语文知识的名字术语来考查学生,教材也没有安排系统的语文知识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是要放弃语文知识的教学,而是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基本的文体知识,用来更好的理解课文。 4.教师要把握好各种文体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合理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课程标准上的这些目标要求教师应该了如指掌,并化解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之中。特别是一些老课文,必须把它放在新教材中重新思考教学目标,重新思考教学内容。 5.重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培养。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尤其是思维全面性的要求,绝大多数同学在这方面失分比较多,说明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这方面的要求不高,或者训练不够。新课程改革,倡导对文本做多元解读,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但学生的多元不一定代表深刻,不一定代表全面,个性化理解不代表对学生对文本肤浅的解读,甚至是错误解读的姑息,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对文本作深度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