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将军山中学!
【二次培训】数学组开展“立足常态教研,争上自然课堂”的二次培训活动

作者: 校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0/10/21 10:04:50 | 1250次浏览

校名

南京市将军山中学 数学  教研组组二次培训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201019日(第周星期

地点

南京市将军山中学

主持人

曹小龙

记录人

车奕涵

参加人员

曹小龙、张俊、朱启源、周晨、喻静、沈玮、王江、桂校生、李春利、车奕涵、王乃钦

请假人及原因

活动主题

自然课堂,智慧生长(三)——立足常态教研,争上自然课堂  

活动记录

一、听课观摩:车奕涵《从问题到方程》

二、评课研讨:分年级组研讨发言,二次培训主题:数学“自然”课堂的新授概念课如何上?

三、培训内容:

1.新授课的主要类型:概念、法则、公式等

2.新授课的基本模型:引、探、概、辨、练、展

3.新授课要关注的重点:新知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4.新授课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

……

活动报道

为了提升教学教研质量,持续打造高品质智慧生长的自然课堂,南京市将军山中学于10月19日在录播教室开展了“立足常态教研,争上自然课堂”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本次活动以七年级车奕涵老师的“代表课”数学课堂《第三章合并同类项》为载体,在听课中拉开帷幕。课中师生互动,同学们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听课老师全神贯注!

听课结束后,先由各开课老师畅谈本节课的得与失,再分年级组讨论并逐一发言,指出亮点并提出建议。张俊老师指出,数学老师授课时,课堂设计要有针对性,架构清楚,环环相扣,基于学生思考,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典型错误;备课组在备课时需发挥集体的力量,注意因材施教,课堂上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同时提醒教师们注意落实学科管理。而后,曹小龙老师给予教师们关于如何进行新授课中概念课和探究课内化的学习方法的培训指导,令大家受益匪浅。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活动对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无止境,共同提升。本次活动让我们数学组对提高课堂效率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悟,也有了将校本化教研活动成果深入课堂的决心。

附教学设计记录:

4.1 从问题到方程

教学目标

1    探索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用方程描述,使学生初步感受用方程描述这种相等关系最简明;

2    初步认识、体会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改变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习惯,学习如何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情景引入

1.如图,天平的左盘中有两个相同的小球和一个质量为1g的小球,右盘中有一个5g的砝码.怎样描述天平平衡时所表示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02天平2

2.篮球联赛规则规定: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

分.某篮球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怎样描述其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总结:实际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用方程描述这种相等关系最简明.

学生思考问题:

问题1.用什么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借助方程)?

问题2.怎么列方程?

 理解篮球联赛规则后,学生思考:

问题1.用什么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借助方程)?

问题2.怎么列方程?

观察列出的方程,__________   __叫做方程

练一练:

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有 (      )个.

12x322573)-2x3x2

4)-30.4y8   5x13

A.2     B.3     C.4     D.5

2.设某数为x,根据下列条件列方程.

1)某数的65%与-2的差等于它的一半;

2)某数的5的差等于它的相反数.

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外:除用天平称球外还可用天平称硬币等.在情景创设中可以创设12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一想 我国古代问题:以绳三折测之,绳多四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

意思是:用绳子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绳四尺;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绳一尺.绳长、井深各几尺?

如果设绳长为x尺,那么(x4)尺表示井深;类似地,(x1)尺也表示井深.于是,可以用方程 x4x1来描述这个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数学运用

1 用方程描述下列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某校七年级共有216名师生参加某次活动,用一辆面包车和若干辆客车接送,已知这一辆面包车只能坐16人,还需用多少辆40座的客车?

变式训练一:用四辆轿车和若干辆客车接送,已知一辆轿车只能坐4人,还需用多少辆40座的客车?

变式训练二:用轿车和客车共9辆车接送,已知一辆轿车只能坐4人,还需用多少辆轿车和多少辆40座的客车?

2 用方程描述下列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1)某种新鲜蔬菜经过脱水处理后,质量减少70%,为了得到这种脱水蔬菜100kg,需要这种新鲜蔬菜多少千克?

2)某学生从家到学校时,每小时走5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走4千米,结果返回的时间比去学校的时间多花10分钟,则他去学校所用时间为多少小时?

学生思考:

问题一:等量关系是什么?

问题二:怎么列方程?

思考:

如何用方程描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如何用方程描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课堂巩固

1小张去商店买练习本,回来后问同学们:“店主告诉我,如果多买一些就给我八折优惠,我就买了20本,结果便宜了1.6元,你猜原来每本价格多少元?”这里如果设每本价格x元,则列方程得什么?你能写出所列方程吗?

2AB两地相距5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比乙多行2千米,若两人同时出发,经过3小时相遇.如果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可列怎样的方程,请列出来.

3有一根铁丝,第一次用了它的一半少1米,第二次用去了剩余的一半多1米,结果还剩2.5米,问这根铁丝原有多长?(只列方程不解答.)

试一试 课本P97

学生练习时先写出每小题的等量关系式.

让学生再次感受如何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过程.

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方程2x+1=5、2x+(12-x=20、x4x1

8+6(n-1=140、5+x32x)等,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观察以上列出的方程,这几个方程有什么特点?

练一练:

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13x28x7x2y

2x52x30

思考: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1            未知数个数;(2)未知数指数;(3)是否为

整式方程.

2.若关于x的方程k1x2x10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        

通过用方程描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方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来源于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

如何用方程描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用方程表达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对所学知识总结,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课后作业

课本P98习题1234

独立完成.

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附照片:

9beec2905fbc5c538fac23726b64b91

5a5982969fcb0d4380813c67cf3cf71

附自评和互评:

车奕涵自评

《从问题到方程》是苏科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方程思想也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这节课设计的主要意图是想让学生意识到方程的出现是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为后面解-元一次方程以及用一元-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铺垫,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综合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特点,以进阶式的问题为纽带,激发学生思维,以问启思,以疑启智。通过优化问题设计,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探究,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从问题到方程的“到”在整节课中占有突出地位,为了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方程描述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正确的探索相应的相等关系,渗透模型思想是本节课的主要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弄清问题背景,分析清楚有关数量关系,特别是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方程,让课堂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流程:

1.由什么是方程引入,考察学生对方程的认识,知道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模型。

2.活动一放手让学生解决,可以解出答案,让学生充分感受方程模型的优势,将方程的解法与小学方法对比,体现方程正向思考的优越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活动二利用方程模型解决简单问题,知道如何从问题到方程,通过归纳特征,引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4.活动三通过概念辨析让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

5.最后总结归纳,加强学生对方程的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方程,为什么从问题到方程,如何从问题到方程,体会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一种数学方法,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我认为我这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枯燥生动,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经历以“问题情境”的形式讨论如何用元一次方程描述实际问题,体验一元一次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反复强调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工具作用,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用方程描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最简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信心与热情。

2.化灌输为探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深刻说明了设疑与思考问题的紧密联系,只有“设疑”,学生才能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疑激情,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中,跃跃欲试。通过还有谁需要补充的?”“还有什么办法解决?”“为什么用方程比较好?”“他为什么会被卡住?”“如何从问题到方程的?”这样的追问,有效引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更全面的思考问题。

  1. 化错误为手段,提升学生变通能力

概念辨析时,紧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判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有效利用课堂的生成,提出追问:能否改变,使它成为一元-次方程?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之后,学生的自主举例、自主总结都是沿着概念这条主线进行,具有较好的延续性。

4.化繁难简约,提升学生创新

本节课通过纵向深入、合连纵横、纵横一体,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经历顺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从题中寻找关键句,顺利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在温故中激活经验,在建构中感知规律,在变化中寻找关系,在比较中深化认识。层层递进,步步为营。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得以发展和升华。

在本课的教学中,尽管精心设计,但还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重点知识强调不够.“三维目标”最薄弱的是过程与方法。从问题到方程讲清楚作用意义后,要强调四个步骤:仔细审题(明确条件)——设未知数(明确关系)——列出方程(注意等量)——解出方程(准确解题)。

2.难点知识缺少支架:数学的“理性课堂”关注思维训练,支架教学非常重要;第一,什么是方程需要支架;第二为什么要从问题到方程需要支架;第三,这样从问题到方程需要支架;第四,从方程到运用也需要支架

总之,这节课是一次有效的尝试与突破,使我在概念教学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这节课也是一次重要的提醒与警示,鞭策我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品质

《从问题到方程》课堂点评

授课教师:车奕涵             点评教师:张俊

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一种数学方法,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本节课中,教师能从数学眼光看方程,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优点:

1. 重视概念的理解。教师对于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讲解,完整清晰。从未知数的个数、未知数的次数、整式方程的角度进行提炼,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在概念辨析时教师能紧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判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教师追问:能否改变,使它成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点的处理非常好。之后,学生的自主举例、自主总结都是沿着概念这条主线进行,具有较好的延续性。

2. 重视思考广度。教师对于出示的问题,能多角度、有广度的解决。“还有谁需要补充的?”“还有什么办法解决?”“为什么用方程比较好?”“他为什么会被卡住?”“如何从问题到方程的?”这样的追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更全面的思考问题。

3. 重视方程的构建。教师重视相等关系的寻找,能引导学生从题中寻找关键句,从而顺利的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教师还能有效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利用不同的相等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另外,当出现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不回避,有效引导,处理得当。

二、建议:

1. 方程优势的体现需更明显。本节课开始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方程模型的优势,建议只用一个问题,放手让学生解决,可以解出答案。然后将方程的解法与小学方法对比,特别是复杂的小学方法,应该予以展示,才能体现方程正向思考的优越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课堂脉络的把握需更清晰。个人建议应从实际问题出发,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在此过程中体现方程模型的优越性。接着利用方程模型解决简单问题,引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然后辨析概念,最后进行总结提升。本节课的流程,教师基本按照此模式进行,但处理稍显模糊。特别在总结部分应该明确和点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