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将军山中学第14周升旗仪式
作者: 张庆 | 发布时间: 2024/12/4 8:36:49 | 175次浏览
第一项:介绍升旗手
黎若祺同学,担任八年级一班的数学课代表及值日班长。他品学兼优,积极乐观,乐于助人,曾多次获得鹏字奖与举字奖。他爱好广泛,喜欢音乐、绘画,并且是学校机器人社团的一员,曾在比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他的励志名言是:“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嵇洁同学,在班中担任物理课代表一职,阳光开朗,积极向上。她喜欢通过手工开启未知世界的大门,成长道路上,她始终怀揣坚持、探索、包容、活泼的心态,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绽放光彩。
赵璟宸同学他乐观开朗,品学兼优,是同学们的好榜样。他热爱班级,为人友善,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乐于帮助同学。他热爱读书,善于作深入的思考,尤其对历史感兴趣。他以“自强不息,披荆斩棘,胜利就在眼前!”为座右铭,坚持不懈的向前奋进。
第二项:出旗
第三项:升国旗奏唱国歌,少先队员行队礼
第四项:国旗下的讲话
1、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的花扬主任发言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的花扬。今天很高兴来到百家湖中学,和大家一起分享法律知识。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家宪法日是哪天吗?
是12月4日,就是本周三。本周是宪法宣传周。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熟悉宪法知识。
什么是宪法呢?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有近三百部,其中最为重要的,具有“母法”地位的根本大法就是《宪法》,它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古代没有宪法概念,人民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上天,即所谓“皇权天授”。清末西方列强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清庭意识到要推进现代化以自保,于是开始尝试制定宪法。然而,自清末立宪以来,我国制宪道路曲折而漫长,历经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民国等历史阶段。百年来中国的人仁志士为了民族复兴、建成现代化的国家,百折不挠,不懈地在黑暗中探索。
1908年,清政府制定了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孙中山先生组织起草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性文件《临时约法》。此后,北洋政府、南京政府先后还搞了多部宪法,但都不能改变国家积贫积弱,屡受外辱的状况。中国近代,几乎试遍了西方各种的宪法体制,如总统制、内阁制等,可是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西方式的宪法不适合中国国情。
只有当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才第一次从宪法体制上实现了一切权利归人民,国家在确保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同时,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宪法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没有关系呢?
我们一出生就受到宪法保护。宪法规定我们有了人格权、财产权。
我们到6岁,要上学了,宪法规定我们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
我们举行升旗仪式,升国旗,唱国歌,宪法规定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的国歌。
我们的父母每天辛勤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获得劳动报酬,养育我们。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到了18周岁,我们成年了,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劳动的权力和义务,我们要靠自己,不在依赖父母的抚养了。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受到侵害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做了错事,要勇于承担责任。
我们成年了,我们也要回报父母。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我们的爷爷奶奶,到了退休的年纪,不工作了,由国家发放退休金。宪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由此我们看到,宪法和法律不仅关系国家治理,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了解宪法,培养宪法意识,我们要拥护宪法。
拥护宪法要尊重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复兴所做出的牺牲,要牢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拥护宪法要热爱我们的党,爱国家,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少年时代,也被赋予了无限期待的。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习近平总书记也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
最后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送给同学们: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人生的美好年华。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
2、学生发展处黄俊主任发言
法治护航,文明相伴,共建和谐校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法治护航,文明相伴,共建和谐校园》。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强化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是我们每位师生都要加强学习的,因为知法、守法、用法是每位公民的义务。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遵守校纪校规,是我们的基本义务,也是我们提升文明素养的重要体现,崇尚文明礼仪、杜绝校园欺凌,能为我们在校园中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直以来,我们将中的每位同学在遵纪守法方面都做得非常好,然而法律只是行为的底线,文明则是更高层次的道德要求。我们也能看到,校园里仍然存在一些不太文明和谐的现象。比如,课间休息时,走廊上有些同学会追逐打闹,教室里、厕所里也时常听到有同学嬉戏打闹大喊大叫,这些不仅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也给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当室外课来回以及放学排队时,总有个别同学不能保持队伍的安静有序;食堂里,部分同学大声聊天,让原本安静有序的就餐环境变得嘈杂不堪,倒残时部分同学没有轻倒轻放餐盘的意识,导致发出巨大的声响,破坏了食堂就餐的氛围。有的同学进入食堂之后奔跑,这样极易引发碰撞摔倒的危险;有的同学出食堂在连廊上大声喧哗奔跑,严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还有在厕所里,个别同学的不文明行为更是让人难以启齿。
同学们,我们的校园是我们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我们校园环境的品质。而且我们必须明白,文明与法制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我们的行为不仅要受道德的约束,更受法律的规范。例如,若因奔跑打闹等原因导致他人受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规定,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护理费等。再比如,恶意破坏校园公共设施,像故意损坏学校消防设备、电器开关、厕所冲水设备等,这属于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依据相关法律,视情节轻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律制裁。
文明素养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食堂,轻声细语、有序排队、安静就餐、轻拿轻放餐具,这是文明;在课间休息时,放慢脚步、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这是文明;在厕所,爱护设施、保持清洁,这也是文明。在校园里,爱护公共财物,珍惜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保持整洁与美丽,在课堂上不打扰他人听课,自习课上安静有序、不影响他人学习,这更是一种文明与修养。
提升文明素养,还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之中。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真诚的帮助、一个友善的微笑,都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要学会包容与理解,尊重他人的个性与差异,不歧视、不嘲笑,不给他人起绰号,让校园充满爱与关怀。在其他公共场合,比如,在路上遵守交通规则、在学校门口提醒我们的家长无论开车还是骑车都要不妨碍他人出行,这些细节都彰显着我们的法治观念和文明素养。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摒弃那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自觉做到文明行事,我们将中一定能变得更加温馨、和谐、美好,我们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第五项:学生会公布上周各班常规考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