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超越语文,回归语文
作者: 秦峰 | 发布时间: 2024/10/22 13:51:05 | 504次浏览
立足语文,超越语文,回归语文
——秦峰名师工作室应邀参加全国中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学术研讨会
| |
10月18-20日,江宁区初中语文秦峰名师工作室六名成员应邀参加“全国中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学术研讨暨培训会”。工作室主持人秦峰老师开设讲座,工作室成员李莹莹执教公开课。
“全国中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学术研讨暨培训会”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连云港市教育学会联合主办,连云港市教研室、教科所、教师发展学院、中语会协办,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承办的一次全国性的学术活动。来自全国各地400余名教师与会。活动期间,参会教师还参观了百年中国语文人博物馆、百年中国语文人研究院纪念馆等场馆。
会议期间,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语文世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晨,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程翔等语文名家还分享了关于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观点。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各门课程原则上至少要用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顾之川先生认为,实现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要体现“立足语文、超越语文、重在运用”。“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运用出发,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中,相机开展文化、思维和审美教育,最后还必须回到语言运用上来,否则就可能把语文课上成人文课、政治课、文学课、历史课或‘四不像’课,就不是语文课。”
程翔亦提醒与会者,实施语文跨学科教学时要避免“稀释、淡化语文”。他注意到,有些语文教师为了实施跨学科教学,邀请数、理、化老师同上一节语文课,在他看来这种方式“不可持续”。有的语文教师教《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邀请历史和政治教师合作备课,共同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结果反而“改变了文言文教学的性质”。程翔以自己的教学经历为例表示,他教语文常借助科学知识。比如教《看云识天气》一文,给学生展示天气云图画册,学生很感兴趣。教《景秦蓝的制作》一文,语文组老师专程参观景泰蓝工艺品厂。教《中国建筑的特征》,他到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参观,详细观看“藻井”“斗拱”等建筑部件,并推荐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参观……在他看来,这应该是语文教师尝试跨学科教学应有的态度。
王晨表示,“在语文跨学科教学中,如何平衡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独立性,避免出现泛化或表面化整合的风险,需要引起我们深思。”
在展示跨学科教学课例环节,秦峰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将军山中学的李莹莹老师在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国学馆执教《<朝花夕拾>》中的“孝”义解读》语文跨学科教学公开课。
李老师从“认识孝义”导入课堂。向同学们出示“孝”字源演变,带领学生们认识金文的“孝”,是一个小孩儿(“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用扶侍老人来表达“孝”的原意。从名言中感受“孝”内涵的丰富。
接着,李老师借助《朝花夕拾》,请同学们梳理《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于“孝”的认识变化。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和交流中,一步步归纳总结,探究孝的含义。在讨论和反思中逐渐认真正的识“孝”道,分辨孝行。
随后,李老师让同学阅读助读资料,思考问题:鲁迅真正批判的是什么样的孝道?学生们经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李老师此时又带领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孝道的逐渐僵化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真正了解鲁迅的批评和用意,并学习鲁迅的批判性思维。
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引用七上《道德与法治》中有关孝亲敬老的内容,拓展学生们的对孝的认识,倡导学生们在生活践行正确的孝。
最后,李老师用一项训练思维能力的作业“辩证看待《水浒传》中的孝子”,结束了本节课。
李莹莹老师整节课以跨学科思维架构全课,在具体学科上语文跨艺术、历史、道法。整节课流畅,有深度,学生积极思考,听课老师专注倾听,收获好评如潮,课后,听课老师纷纷和李老还就教学内容研讨,一同交流教学经验和智慧,向李老师表示敬意。李莹莹老师这节课很好地实现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不仅展现了秦峰名师工作室的教师风采,更是体现“立足语文,超越语文,回归语文”教学追求。
(南京市将军山中学李莹莹老师执教《<朝花夕拾>》中的“孝”义解读》)
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秦峰老师课后进行了评课讲座,秦老师讲座的题目是《语文跨学科教学陌生化的生动实践》。秦老师认为语文跨学科教学的陌生化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1.陌生在跨学科教学。李老师的这节课有效的融合了艺术、书法、历史和道法等学科的知识,不仅仅是跨学科内容,还跨学科思维。2.陌生在教学环境。这节课上课的地点是新海高中的国学馆,学习的内容是国学文化,恰当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3.陌生在教材解读。李老师运用丰富的助读材料,多角度地为学生解读孝的含义及其历史变化。4.陌生在教学线索和教学结构。李老师以“孝”文化为线索串联课堂,带领学生逐步深入,课堂结构清晰,衔接自然。5.陌生在教学方式,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既温雅又充满调动性,教学氛围温馨自由,有古时私塾的气韵。
(正高级、特级教师秦峰老师评课)
工作室成员会议期间积极参与全过程,汲取讲座专家先进又接地气的观点,倾听各地优秀教师课堂精彩教学,和来自全国各地语文教师共同在林间驻足“围观”交流,吟唱《诗经》,欣赏国画,认识荇菜,制作文创产品……工作室成员纷纷表示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课堂精彩纷呈,此次培训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创新教学的信心,对自己的教学科研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工作室的成员和全国各地听课的老师们)
(撰稿:付建伟 校对:李玉学 审核:秦峰)